指弹社区-「爱指弹!Love FingerStyle!」吉他论坛

标题: 科学练琴,不容忽视!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    时间: 2009-1-14 09:56
标题: 科学练琴,不容忽视!

-

 

来源:风华论坛  作者:GT米锥

 

 

  在我接触的众多吉他手中,几乎95%的人,在练习阶段都会出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无不与中国大陆众多低素质的吉他教师有紧密联系,这就是我将要弹到的所谓的“练习浪费”问题。下面我就说几种类型,以供众琴友参考。
  
  第1种类型:对于某个技术含有的具体的技术要领不清楚以至于在练习的开始就没能达到该技术的练习要求,在以后的多次重复练习后仍然不得要领,从而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第2种类型:练习过程缺乏计划,对于每一个练习也没有明确的目的,结果练习一无所获,造成浪费。以学习一首新的练习曲为例,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必须明确这一练习曲的技术要求,在这一经常上开始:视奏+慢练----逐级加速+针对性练习----熟练演奏+准确表达各种表演符号-----背谱+按照练习要求演奏。这一学习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练习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每一次练习,才会有收获。另外,我再强调一下慢练。在慢练的过程中,所有的技术成分都会”放大“,练习中所谓的”放大“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和精度的提高。总之,慢速练习的练习的原则是在实际演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和精确度的要求,为原速演奏做准备。

 

  第3种类型:尽管掌握了一些演奏技术,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又是一种浪费,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技术练习大多是针对单一技术进行的练习,而缺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的技术进行相互连接、转换的练习,这就造成学生在技术运用上的困难。此外,原已学会的的技术因为没有重温而逐渐生疏、淡忘,等于将原来的练习过程浪费。另外,我要对大家说的是,通过技术练习,塑造一首练习曲的音乐形象是最终目的。柔美的乐句和果断、有力的乐句相结合;连绵的音符与婉转的音乐语气相呼应,这些音乐形象无不依赖于各种不同类型技术的相互配合和熟练运用。

 

 

  第4种类型:这也是最普遍的出现在业余爱好者或者自学者的队伍里。就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多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情绪,而实际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对练习曲的内容做一次分析(和声,曲式结构,调性..)能需要多少时间呢?其实不超过一小时,(这就需要我们的吉他老师或者自学者具备这样的音乐素质了)然而,在没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练习,一遍又一遍无意义的重复,花费的时间又何止是一小时?更关键的在于这样的练习是无功的,甚至有害。

 

  “欲速则不达”,它所造成的对演奏上的危害使得学生日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因不当练习而产生的问题,这就是平时出现的最典型的浪费,例子简直是数不胜数!如果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引以为戒的话,我想就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练习浪费”!最后祝琴友们成功!

 

 

 

 

 


作者: fanyuli    时间: 2009-1-14 10:42

作者: 拉登    时间: 2009-1-14 12:11

作者: 旋律、    时间: 2009-1-14 12:25

作者: inking    时间: 2009-1-14 14:17
~~杰~~~
作者: Jerry    时间: 2009-1-14 14:19
标题: 回复 5# inking 的帖子

作者: jocelyn11    时间: 2009-1-14 18:04
- -诶····
作者: wayen0813    时间: 2009-1-16 02:49
受教了……
作者: 654931601    时间: 2009-1-16 23:07
号,不错
作者: JAY    时间: 2009-1-16 23:50

作者: mqzy250    时间: 2009-1-17 04:13
经典
作者: kirin123    时间: 2009-1-21 09:49

作者: 王筱晨    时间: 2009-1-21 12:00
很有帮助... 楼主是自学的吉他吧 说说自己自学的经验啊...
作者: imagine6303    时间: 2009-1-28 00:44

作者: 承诺太遥远    时间: 2009-1-28 01:55
啥也不说了 眼泪画画的
作者: eason_shu    时间: 2009-2-4 12:05
jerry,看完这个受益很多啊. 有空的话你能不能针对我现在的情况帮我做个练习计划? 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快的进步.
作者: zgy118    时间: 2009-3-3 09:49
不清楚自己练琴是否科学~~~~只是很喜欢弹琴~~~~~~~~
作者: limanderen    时间: 2009-7-8 05:36
的确对练琴有指导意义
作者: hn    时间: 2009-7-8 09:34
确实在练琴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改正的地方,学习中。。。
作者: 鸭子ET    时间: 2009-7-8 12:42
其实这些我平时练琴就有感觉到。
作者: a3374645    时间: 2009-7-10 09:32

作者: o晶莹o    时间: 2009-7-21 18:46
可是没有条件找老师教,很多问题直接发现不了,应该怎么办呢?好想弹好他。。。
作者: yiho    时间: 2009-10-13 13:06
看了你的帖子,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足~ 可是在可惜之余又发现身边确实没有好的老师,好的伙伴一起练习。 虽然你的说法很好,但是我还是摸不着头脑,到底怎么练才是正确的,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终我还是一遍一遍的重复,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义。。。
作者: mike14    时间: 2009-10-13 21:36

作者: zgy118    时间: 2009-10-13 21:48
最近还是坚持练习基本功。。。
作者: 回忆积木小屋    时间: 2009-10-13 22:45

作者: tiankongzc    时间: 2009-10-13 23:25
没仔细想过耶 该注意一下了
作者: 955136    时间: 2009-10-14 20:13
参考下···
作者: 啊秋    时间: 2009-10-15 19:38

作者: fgw51    时间: 2009-10-18 22:40
我顶 好东西. 出自:指弹社区-「爱指弹!」吉他论坛http://www.52zhitan.cn,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52zhitan.cn/thread-2747-1-1.html
作者: 如来神指    时间: 2009-10-19 23:33
一路下来全是表情我也来表个
作者: 最角落    时间: 2009-10-19 23:47
学习
作者: merrykevin    时间: 2009-10-21 09:48
好像文章哪里见过,不过应该慢练
作者: gaofan    时间: 2009-10-22 08:58
再顶
作者: 34290260    时间: 2009-10-22 15:24

作者: frankwoe    时间: 2009-10-22 16:00
自学是一种能力…制定计划科学练习等等亦如是…
作者: Melo    时间: 2009-10-31 22:24
受教了。
作者: kye1984    时间: 2009-11-2 06:48
看来说的就是我!
作者: xixi_0203    时间: 2009-11-5 11:23

作者: hjgg    时间: 2009-11-6 07:55
感觉自己就是走进了怪圈子里啊。得改得改!
作者: 呼延覺羅№修    时间: 2009-11-6 07:59
谢谢
作者: 老枪    时间: 2009-11-6 15:10
为什么呢?怎么科学练呢?
作者: 亮亮    时间: 2010-1-11 21:28

作者: 12121    时间: 2010-1-11 21:32
曲式结构我还不懂的说
作者: jean520116    时间: 2010-1-12 22:57
怎樣的plan 才是好的plan 呀???
作者: kinwal    时间: 2010-1-12 23:30
哎,自学很多地方没有办法这么精确
作者: 在水一方1103    时间: 2010-1-14 14:02
老衲受教了,琴法无涯啊!!!
作者: duguhexiao01    时间: 2010-1-15 12:07
支持一下 !
作者: duguhexiao01    时间: 2010-1-15 12:08
说的非常好的 !
作者: lanxiangbo    时间: 2010-1-17 21:10
~~~~~~~~~
作者: iommi    时间: 2010-1-18 13:00
有道理 我就是深受其害啊
作者: q_xiangwei    时间: 2010-1-21 22:58
唉~~~~我是个没人教的,自学咯,好辛苦啊,不过很快乐! 哈哈~~~~~
作者: 伞兵    时间: 2010-1-22 23:12
说的很有道理,但如果能够提出楼主具体的训练计划就更好了!!
作者: lvfan    时间: 2010-1-25 18:57

作者: wk02796559    时间: 2010-1-25 19:31
这样啊!
作者: oath    时间: 2010-1-28 10:21

作者: lg007    时间: 2010-2-1 13:33
受教了
作者: xiaoqiang8454    时间: 2010-2-2 13:32
恩,进来学习,记下了~~~
作者: 山路自行车    时间: 2010-2-12 01:33
这个真的是有启发意义,我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计划性,整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能来点又什么都弄不好
作者: yinxiaofei1982    时间: 2010-2-14 23:30
恩,体会下
作者: bunny1993    时间: 2010-2-23 13:37
唉~~一周能摸个两三次琴,我都很欣慰了...作业多,根本没心思练琴.. 上大学了要好好练琴
作者: stone988    时间: 2010-2-24 14:01
有理
作者: 謝絕桃花    时间: 2010-2-25 10:43
我觉着我就属于那种没什么目的性的
作者: guyuan910321    时间: 2010-2-25 11:21

作者: 发现美1122    时间: 2010-3-20 12:06

作者: amwanfwbx    时间: 2010-3-21 12:42
好贴,受益匪浅,谢啦
作者: 狐狸_嘎    时间: 2010-3-21 13:13
不错哦
作者: 爱之弹    时间: 2010-3-25 22:23
学习了,发现我有不少问题
作者: 誓戒    时间: 2010-3-27 14:33
受教
作者: zxz3213    时间: 2010-4-4 13:01
看的版主的很多帖子发现我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真是受益良多啊!!
作者: icebbs    时间: 2010-4-4 15:08
说的好说得好.偶的GUITAR还没到货, 学习了.
作者: 双琴乐疯    时间: 2010-4-7 09:55
地基打不好 未来的高度就很有限制啊
作者: "卐尕桐♂    时间: 2010-7-18 20:04
加油。。
作者: oioij520    时间: 2010-7-20 21:36

作者: 尘晧    时间: 2010-7-24 13:06
永远的好帖,这么顶的人这么少
作者: wuyib09    时间: 2010-7-25 08:49
道出了我的体会,切中实际
作者: 张宁    时间: 2010-11-2 22:47

作者: 彭六    时间: 2010-11-4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498527525    时间: 2010-11-17 14:12
受益匪浅~~
作者: yoshikihou    时间: 2010-11-23 17:53
确实有道理啊
作者: 11056033    时间: 2010-11-23 23:59
好贴要顶!!!!
作者: fjcy1317    时间: 2010-11-26 23:07
真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有哪些毛病!
作者: leezrsss    时间: 2010-12-4 18:59
说出了中国人弹吉他的不足阿。
作者: 欧阳强哥    时间: 2010-12-12 21:14
喜欢,路过
作者: 吉吉吉他    时间: 2011-1-17 19:59

作者: 发现美1122    时间: 2011-1-18 00:11
厉害
作者: 148378421    时间: 2011-1-18 14:16
版主能不能给个新手学习的计划和几个练习谱呢?
作者: 535548648    时间: 2011-2-6 23:24

作者: 指间流水    时间: 2011-5-3 06:44
[img][/img]
作者: 12354q    时间: 2011-5-21 14:11

作者: chenJi    时间: 2011-8-23 11:00
学习当中,话语中肯值的改进
作者: 大刚音乐教室    时间: 2011-9-16 18:26

作者: 大刚音乐教室    时间: 2011-9-16 18:28
有才
作者: 5899878    时间: 2011-9-20 15:37

作者: Dis-co-ver    时间: 2011-9-20 18:45
话说  为啥子我们老师从来不给练习曲练哩  他说他教的比练习曲有针对性。、。。
是不是太、、、内阁了、、、
作者: corben    时间: 2011-10-16 12:20
回复 1# Jerry


    我现在开始从头练了
作者: burnybird108    时间: 2011-10-21 11:04
我属于第四类 木有音乐基础知识啊
作者: 1042556298    时间: 2011-10-30 11:03

作者: 关中人2012    时间: 2012-4-17 11:57
心领神会中
作者: 万页子    时间: 2012-4-17 12:42
精辟




欢迎光临 指弹社区-「爱指弹!Love FingerStyle!」吉他论坛 (http://www.fingerstyle.cc/) Powered by Discuz! X3.2